這是第一場,總共有五場。
來的人數不算少,還有許多別校師生一同共襄盛舉
本來題目是"閱讀的樂趣",但後來改成"閱讀與學習"
主講人是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的柯華葳教授
整場聽下來,柯華葳老師所強調的論點是"閱讀是自學的能力"
「如果有心想要學習,那我們自己去自修物理可不可能辦到呢?」
這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但我想"心理層面的因素"才是影響你要不要去閱讀的一個重點
就如同現場有些人回答:「覺得物理很難就放在旁邊不想看了」
這不就是一個關鍵嗎?
說的白話一點,每個人都可以靠閱讀來自學
因為閱讀就是一個「安靜下來與作者交流」的過程
但若是沒這個心,再怎麼逼也不會有效果
結論就是:想讀書的人,他自然就會去讀。
所以柯華葳老師也提出了「閱讀的能力培養源自於興趣和態度」
我喜歡他在講義上引用的這句話
一本書壓根不會理會到底是誰讀它,也絲毫不在乎有沒有人讀它。在閱讀的天地裡,所有的讀者,一律平等(《非普通讀者》,p.49)
為了要增加與培養閱讀的興趣
我認為說故事是一個最快讓人能感到有興趣閱讀的方法
因為語言的魅力會讓單調的文字增加顏色
有些人不喜歡讀書,是因為文字理解或是閱讀辭彙的問題
或是讓他們先從有興趣的地方著手開始慢慢閱讀
以上這些,柯華葳老師都有提到
最後,老師提出幾個有趣的表格讓我們發現
每天在閱讀過後馬上會寫心得的人分數竟然比每星期一兩次或每個月一兩次的還低!
十分有趣是吧!所以心得不要每天寫!
還有一點,06年PISA閱讀素養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南韓!嚇了我好一大跳,哈哈
Korea, with 556 score points, was the highest-performing country in reading. Finland followed second with 547 points and the partner economy Hong Kong-China third with 536 points
台灣人真的碰到閱讀測驗會先看題目再找答案耶!
這就是深受教育體制下出來的習慣吧
延伸閱讀:
PISA 2006 results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