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12 [研討會]09年CALISE獎助論文研討會

這一次我們參加了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舉辦的獎助論文研討會,在國圖簡報室展開。
其實上午的場次主題很有趣,可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大部分人只參加了下午的場次。
聽了小蝶老師演講「英文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得到很多經驗談。


我一直覺得寫論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怕的是「根本不知道要寫什麼」
連一個主題都沒有該要怎麼開始?老師一開始先引用Michael Farady的話:
There are three necessary steps in useful research; the first to begin it, the second to end it and the third to publish it.
凡事必定要有個開頭,沒有開始,根本就是白搭。我覺得我現在就卡在"begin it"的地方。


接著老師又引用Daft,R.L的《Learning the craft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文章,來說明寫作的技巧:
1.做研究不可以no surprise
2.做研究是說一個故事(storytelling)
3.設計一個研究要小而深(像寫詩不是寫小說)
4.做研究是活的(不是線性思考說我現在只能照順序寫到第幾章)
5.研究的一開始都是common sense
6.要先有過一手經驗(firsthand)
7.研究要有帶來新知識、貢獻與價值


接著老師又舉出各種形式的文章須要注意的地方,我們現在應該就要是朝著poster或conference paper努力吧。而在寫作之前,先想好你要傳達什麼訊息?有什麼新的貢獻?如何說服別人?
一開始寫作可以用列點式的方法把想到什麼事都記下來,之後在慢慢組織出文章。
writing真的是需要累積的,我認為寫blog會是一個發現文筆有沒有越來越精進的一個好方法。
因為我回頭在看我以前blog寫讀書心得的內容,跟後來寫的就有很大差別,組架構織會變得比較好一點。所以寫作真的是一門需要慢慢練習的功夫。


聽到連老師在投稿的過程中也是有挫折,但寫論文本身就是一個需要耗費極大腦力的事啊!還是很可怕!
雖然現在我沒有想到要做什麼相關的研究,但是知道了大概的寫作架構之後好像有比較「解構一番」的感覺了,隨時注意生活中的事情,可能就會找到我想要研究的東西了吧?


之後又聽了三位得獎同學的得獎口是論文,發現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也必須說服別人你的研究。最重要的是tell WHY!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