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14 [Workshop]「人與資訊互動:方法與應用」專題研習營

這個禮拜一連三天我們參加了「人與資訊互動:方法與應用」專題研習營(Workshop on Huma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Methods and Applications),主講人是Raya Fidel教授。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參予全程英文的研習營,除了擔心自己的英文能力能不能搞懂之外,還多了一點點興奮。


Raya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資訊行為、知識組織及質性研究法,其提出的認知工作分析(CWA, Cognitive Work Analysis)研究法,在圖書資訊學領域受到相當矚目,也有多元廣泛的應用。
我們這次的Workshop分成三天三個場次,十分緊湊:
第一天(12/19)的主題是人資互動(Huma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HII)
第二天(12/20)的主題是認知工作分析(Cognitive Work Analysis,CWA)
第三天(12/21)的主題是CWA的實證應用(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CWA)


先撇開這次的Workshop得到什麼知識不談,我發現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聽英文演講,抄的筆記也都會變成英文耶!很有趣的新發現。


第一天介紹了人資互動(Huma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HII),小蝶老師說這是很新穎的議題,據說明年書才會出版,我們真是幸福!
Raya教授一開始便提到,收集資訊是為了做決定(information is for decision making, every step you think is making a decision.)
HII探討的領域有7大類:
1.information seeking
2.information evaluating(分為客觀判斷與主觀判斷,是一種相關性的概念,很難去說"yes"或是"no",只是不同的level)
3.information avoiding(有很多情況會想要避免知道資訊,例如健康資訊、資訊焦慮)
4.information use(是資訊尋求的outcome)
5.information representing(例如索引、摘要、tagging、clustering)
6.information filtering(例如SDI)
7.information giving(point of view on "helping")


接著說到資訊需求,人類的資訊需求都是有個目的、目標想要去達成。
中途分成好幾組進行workout,分析個案有甚麼資訊需求?資訊尋求的步驟為?資訊需求的形式?
討論的時候更能讓我們了解資訊需求各個階段所代表的意義。


最後發問問題的時候
問到HII與資訊行為這兩個領域的差異,Raya教授說,HII探討的東西比資訊行為還要廣泛,所以包含了資訊行為(HII > information behavior),而且HII關心的是"why they ask this question?"

-------------------------------------------------------------------------------------------------

第二天談到了認知工作分析(Cognitive Work Analysis,CWA)
是一種研究(描述)人類複雜的資訊行為,讓系統設計師能夠了解使用者的資訊需求。
CWA是一種概念式、有彈性的架構,不是一個model,可以用其他任何理論去套用。但這個理論不是用於個人,而是去評估一群人,而且是做相同事情的一群人。

一個完整的CWA圖長這個樣子:

Figure 1. The dimensions for analysis in Cognitive Work Analysis



而配合CWA研究人類複雜資訊行為的方法是Mean-End Analysis
分成五個方面,一層一層推演下來:
1.目標與限制(目標是所有的基本,限制是人為不可改變的因素)
2.首要做的事
3.功能(reach to goal)
4.過程(如何完成的過程)
5.資源(除了實體也要考慮非實體)
我們也分組應用了這個分析法做了個激烈的workout,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意見,感覺更有互動!很喜歡大家都一起參與的感覺!聽完老師的講解,讓我們更釐清這個分析法我們不懂或誤解的層次在哪。

-------------------------------------------------------------------------------------------------

第三天談到了認知工作分析的實證應用
Raya教授舉了他為西雅圖政府做的「Fully Mobile City Government」計畫(簡稱mCity)。
利用一種Mobile MAXIMO當作科技,對象是下水道工程的工人、管理者,去探討他們的資訊使用行為,然後再用Mean-End Analysis去分析他們的行為。
因為經過昨天的理論介紹,所以今天套用Raya教授舉的實例就能夠聽得懂,也能夠理解。


這一連三天的Workshop讓我學了很多,不只是這個很新穎的知識,也見識到了國際化的交流(雖然排場不大),很佩服敢於表達的同學,畢竟英文的口說真的是我認為需要克服的地方,我還需要加強很多方面,期待未來還能再參與這種全程英文的研討會或是Workshop。
還有這次Workshop的主題與這學期上的資訊社會學有很多共通點,所以聽起來也比較能夠進入情況!


p.s:圖片來源於University of Washington-Center for Human-Information Interaction:CWA Portal


延伸閱讀:
CWA Portal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