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來除了修圖書館管理的時候有提過一些圖書館建築方面的資訊,好像只有台大圖資有專門開設「圖書館建築」這門課,實在是這個領域有建築背景的人太少了。
今天老師請到了印記聯合建築事務所李磊哲執行長來跟我們分享圖書館建築的例子。
執行長一開始便提到,新世代的圖書館設計理念是以「 人」為出發的中心思想,不再只是借還書的地方,由單獨安靜的學習環境擴展為「共同學習」的空間,鼓勵互動與對話,因為社交建構了知識(knowledge is socially constructed),且空間需要有「穿透性」,呈現流動又連續的空間體觀。
之後執行長舉了6個實際的例子,讓我們能更清楚的知道圖書館建築規劃的過程,不管從需求溝通、發想、創意、利用空間、動線規劃、載量分析、家具配置、顏色搭配、發揚原有優勢等等,每一步驟都需要精密的計算與規劃。
大家常說,想要害死一個人就讓他去讀建築系,哈哈哈。每次看到建築系的同學3-4天沒睡覺都是家常便飯,這樣的教育之下,他們看事情的觀點與我們真的差很多。
建築設計的原則基本上就是要「創造空間」(這是我的想法),怎麼樣利用固定的坪數創造出寬敞的感覺是一個很大的重點,就像我蠻喜歡看的一個日本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日本的頂尖建築專家們能夠將原本住宅進行令人嘆為觀止的大改造,你不得不佩服他們能夠如此有效的利用與規劃空間,而且,建築更也是一種美學的體現,除了是能夠遮風避雨的空間之外,好不好看也是十分重要的。
看完執行長舉的幾個案例,我一直很想要問:「圖書館建築走向地標,是否已是個趨勢?」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外國圖書館,都已經把圖書館蓋得越來越不像圖書館了,反而是一種很「地標性」的新穎建築物,不單是內部空間的革新,外觀也是很大的改變!(執行長舉的台藝大圖書館也是很新穎的建築)
這樣新穎的建築是非常會吸引讀者上門的關鍵之一,所以圖書館建築該走出以前「就是放書地方」的框架,多一點富特色的設計感,讓人有想要待在裡面的感覺!
之前大學時有做過南京圖書館的介紹
→ 獨特的“凹”形建築體現了南京古城的新時代氣息,成為當地的新地標!中空部分5層是整個圖書館的大廳至於外國圖書館就更不用說了,越蓋越漂亮,突然想到之前法國總理密特朗砸下大錢改建的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又稱密特朗國家圖書館
→ 直接設計成打開的書,成為超級有特色的新地標台灣能夠做到嗎?
我聽過一句話說:每一棟建築都是那個建築師的孩子,建築師都該以他的孩子為傲,呵呵。
延伸閱讀:
南京圖書館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謝寶煖老師 圖書館建築blogger


0 意見:
張貼留言